首页 > 新闻 > 创造“赴一座城”需求!北京市政协聚焦“文旅+业态”协商议政
2024-09-20

创造“赴一座城”需求!北京市政协聚焦“文旅+业态”协商议政

一场展览、一场电影、一场赛事、一场花事甚至一段视频,都能“引爆”一座城市。在全民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成为常态,如何满足人们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旅需求,为人们创造“赴一座城”的需求?9月18日,市政协举行常委会,聚焦“文旅+业态”融合进行专题协商议政,为促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各类表演场所339家举办营业性演出4.9万余场,同比2019年的2.3万余场增加了一倍多。演艺经济不断升温,对交通、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产业拉动作用明显。 “应政府引导、企业深度参与,系统推进文化节展平台和大众消费相互联动,推动文商旅相互导流、资源互嵌,将演艺经济的人气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市政协常委,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佳琛建议,要加强全市演艺经济统筹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渠道培育和扩大市场群体,持续擦亮“北京文化”品牌,重点发力现象级作品打造,结合商圈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大力实施载体焕新和文化演艺赋能,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体验。 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72.8万人次,实现收入17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北京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为乡村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应利用‘十五五规划’启动契机,开展乡村旅游体检与评估工作,为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投资环境提供支撑。”市政协常委,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中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宜夏建议,要推动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新消费场景,策划若干具有“唯一”“第一”属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要构建以运营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全生命周期体系,大力引进一批“运营官”“主理人”“操盘手”,构建城乡一体的休闲廊道网络,形成文体旅深度融合、吃住玩链式消费。 释放爆款影视作品长尾效应 今年以来,《玫瑰的故事》《我的阿勒泰》的热播,拉动旅游经济,推动影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游戏《黑神话:悟空》更是带火了一大批城市。 “近年来北京全力打造‘北京大视听’文化品牌,梳理出推荐影视取景地1092处,但还停留在‘就剧拍剧’‘就景取景’上,缺乏对城市文化内涵和底蕴的深入挖掘,没有解决好从实景植入到文化融入的问题。”市政协常委,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说,要充分释放爆款影视作品的长尾效应,乘势抓住“种草式”流量,打造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文旅品牌,为城市形象加分,让“网红”向“长红”转型。他建议,要建立创作联动机制,从市级层面打通行业资源,形成创作联动,聚焦北京主题,将城市宣传有机融入影视创作之中,创新文化共鸣点,“破圈”生成城市文化新IP。 新闻链接: 市政协建议这样实现“文旅+业态”融合 旅游业是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5月至9月,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牵头成立联合调研组,围绕深化‘文旅+业态’融合等重点领域开展了调研,提出众多具体建议:将北京文化体现在文旅产品策划和开发的全过程,增进游客对北京文化的了解认同,实现从“美丽风景”到“美好生活”的附加值提升;统筹各类文旅资源,推出高品质新型文旅产品,打造世界级旅游新地标;以“首演”为发展定位,搭建世界一流演艺平台,构建具备全球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演艺供给体系和产业集群,推出“跟着演唱会去旅游”系列产品;建设综合型、流量型文旅商综合体新项目;打造研学基地,推出具有北京地域特色、实践性和体验性强的研学线路、课程及配套产品;培育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推出现象级数字文旅体验重大项目;激发“文旅+体育、+康养、+夜游”消费活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入境旅游产品,建设入境旅游消费示范区等。 市政协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