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设首都花园城市,谱写大美京彩华章
2024-09-06

建设首都花园城市,谱写大美京彩华章

当前,北京市委市政府把花园城市建设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和推动首都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深化首都生态文明实践,推动以绣花功夫实现大城善治。首都园林绿化系统将紧抓发展机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大力推动全社会参与、精细化治理,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不断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北京西站城市花园景观 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已成大国首都壮美生态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以更大决心和魄力实施了以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市域绿色空间结构不断完善,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显著增强,建成了全域森林城市。 绿色空间大幅拓展,首都成为全域森林城市。全市累计新增绿化面积24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2023年底的44.9%,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6.2%提高到49.8%,《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绿色空间布局逐步完善,连通性显著增强。北京“一道绿隔”地区城市公园达到109处,“二道绿隔”地区建成郊野公园44处。平原地区形成万亩以上森林湿地40个、千亩以上绿色板块498处。城市副中心新增绿化面积26万亩,建成各类公园30余处。 德胜门外大街月季花带 景观环境持续改善,首都迈入“千园之城”。北京市统筹城市更新和“疏整促”专项行动,新增城市绿地7293公顷,完成留白增绿、战略留白临时绿化8800公顷,建成城市休闲公园309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609处、城市健康绿道1405公里,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65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5.5平方米提高到16.9平方米。首都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公园星罗棋布,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力打造生物多样性之都。市园林绿化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促进林田、林水融合发展,恢复建设湿地1.02万公顷,全市湿地总面积达6.21万公顷。对山区及平原生态林实行差异化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台账,全市9.3万公顷绿地实现分级分类精准管护。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揭牌。全市现有维管束植物2088种,陆生脊椎动物608种,其中鸟类达515种,北京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繁荣发展生态文化,绿色富民打响金字招牌。市园林绿化局结合国庆70周年、建党百年,发布红色旅游地图,推出42项红色游活动,讲好“红色课堂”。全市公园景区年均开展特色活动500余场,年接待游客4.7亿人次,建成首都园艺驿站100余家。市属公园推出文创产品5400余种,销售额超2.7亿元。全市林果、花卉、种苗、蜂蜜等园林绿化产业年产值达126.3亿元。重点林业建设项目用工保障本地农民就业7.02万人,生态林养护管理吸纳8.7万农民就业,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惠及农户9.5万户,新型集体林场创造就业岗位1.1万余个,越来越多的农民成功转型专业化林业工人,实现在家门口绿岗就业。 坚持先行示范 花园城市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以来,北京市研究谋划并在东西城开展了花园式核心区建设,2022年后,又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并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通州等5区开展了花园城市试点建设。经过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果,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全面建设花园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北京市印发《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 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正式出台《北京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加快编制《北京市公园游憩体系规划》《首都花园城市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完善绿化彩化三年行动计划、花园式示范街区及城市画廊建设导则等一批配套政策文件,试点区编制了区级花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花园城市建设专项小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了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持续完善相关项目、政策清单。 菊儿胡同绿树成荫 推动花城融合,打造宜居环境。东城完成柳荫、广渠春晓等全龄友好公园建设;西城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海淀、朝阳完成“无界公园”改造109家;石景山建成市民身边绿道10公里。持续种好“院中一棵树”,选择环境、文化与胡同、四合院相适宜的海棠、玉兰、石榴等品种,打造春华秋实、花木扶疏、清香四溢的北京四合院。在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建设中,推进街角花境建设,结合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打造可参与、可互动的市民花园。同时,因地制宜推广立体绿化,推进建筑物墙面等垂直绿化,提高绿视率。推进阳台绿化、箱体绿化、屋顶花园建设。建设森林步道100公里、城市绿道50公里完成立交桥绿化20处。平安大街等20条道路实现林荫化,调整改善老城城市空间尺度,提高林荫健步悦骑的安全性、连续性与舒适性。完善公园基础设施,提升公园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全市公园服务体检。 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古都风貌。市园林绿化局严格落实遵循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先后开展中山公园管理用房、天坛医院、少年宫等60余项腾退和修缮项目,恢复北海大佛寺、景山寿皇殿、太庙古绿地等 6公顷古园林。持续推动历史名园完整性保护,完成了景山寿皇殿建筑群、颐和园东宫门外广场、北海漪澜堂以及天坛泰元门神乐署、香山双清别墅,景山兴庆阁,紫竹院行宫等重点文物古建修缮项目60余项。修订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全面开展古树名木体检,加大重点濒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力度。开展古树基因保存和扩繁,成功保留京津冀乃至全国近150株重要古树名木纯正血统的活体基因,建成目前我国保存古树数量最多的基因资源圃。全面实施三山五园地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建设、西海子公园改扩建,完成北法海寺二期遗址保护、香山二十八景、西山方志书院等文化遗产保护修复项目,以及十三陵林场沟崖玉虚观文化景观保护提升、长城周边山体生态修复,带动相关8个区完成近50项文保项目修缮建设。 三里河公园 调动各方力量,推进共建共享。市园林绿化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发布倡议,以“双报到”助力花园城市建设,将文明游园、巡林护林、义务植树、自然教育等特色活动与“双报到”内容相结合,组织党员积极投身花园城市建设,推广“人人是园丁”参与模式,带动形成扩绿、兴绿、护绿的全民自觉行动。启动郊野公园“百园百师”工作营,为20个试点公园配备专属风景园林师团队,建立“管家式”台账,一对一指导服务。打造“春花、夏果、秋彩、冬鸟”为主题的“花园四季”系列全民游赏活动IP,给北京的四季烙上生态文明印记,激活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多彩京秋”系列活动参与市民1.25亿人次,拉动消费59亿元;“家庭园艺嘉年华”直接带动家庭园艺产品交易额达到16.1亿元,同比增长17.5%;“花开北京·2024全民赏花季”,推介赏花片区、花游园热力图等,发布“首都花园城市二十四节气歌”,全市5500余万人次直接参与活动。积极推广龙潭中湖、将府公园等模式,探索投融资新模式,畅通社会资本参与路径。 坚持五位一体 全面建设“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 三里屯太古里打造花园商圈 2024年,随着《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 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及《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正式出台,首都花园城市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北京将立足资源禀赋,突出首都特色,注重文化传承,坚持兴绿为民,更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实现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的愿景。 立足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市园林绿化局坚持科学绿化,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不断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在城区,结合城市更新及“疏整促”专项行动,统筹推进规划建绿、留白增绿、多元增绿;在平原地区,实施填空造林、断带补齐、湿地恢复,构建大尺度森林湿地;在生态涵养区,突出森林原真性,科学恢复林草植被。高品质打造色彩斑斓的城市,在绿化的基础上增加彩化,实施城市彩化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浓荫花街”“两轴延彩”等工程,建设二、三、四环“环城花廊”,五、六环“环城彩林”,在重要道路两侧实施“多彩出行”工程,结合郊野公园改造提升,开展“彩链镶嵌”工程,结合森林抚育、生态修复等工程,营造色彩丰富的景观生态林,建设大美北京森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加强公园、绿地、林地精细化养护管理,优化林分结构,精准提升资源质量功能。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健全完善林长制责任体系,全面提升森林灾害防控能力,从严打击涉林涉绿违法犯罪,牢牢守住首都生态红线。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加快推进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全力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着眼环首都生态圈建设,着力推进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协调推进京津冀森林城市群建设。 全力打造美丽家园,不断提升宜居环境品质。市园林绿化局健全完善公园游憩体系,立足北京城市人文特色和自然资源禀赋特征,打造以“城乡公园—自然公园—城市绿道”为脉络,以历史名园、文化遗产、生态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公园体系。构建“两轴六环”市域风景廊道体系,打通城市绿道网络体系断点、堵点,推动绿道、滨水慢行、城市慢行系统有机融合。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大力保护历史名园山水格局,对建筑、水系、古树名木、植被群落等进行整体保护,提升历史名园的完整度和真实性。以历史名园为载体,发挥名园“博物馆”功能,挖掘不同历史名园的植物文化和植物特色,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城市文脉。加快促进绿城、花城融合,研究制定花园元素融入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的政策规范,持续建设“无界公园”,增加立交桥桥体、建筑立面绿化,大力推进林荫道路、林荫停车场建设,推动城市街区道路空间和单位附属空间向绿色公共空间转变,有序实现绿色空间与城市界面无界融合。 立体绿化扮靓五道营商业街 创新发展美丽经济,持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园林绿化局完善“两山”转化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以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为依据的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创新林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新型集体林场。做大做强“京字号”果花蜜,建立健全销售渠道,实现品牌化、市场化。持续打造“多彩京秋”“森林文化节”等绿色IP,创新营建情景体验式、亲子互动式、文化创意式、数字交互式等多元化消费新场景,引导市民赏红品绿消费新时尚。推动园林绿化与体育、文旅、医疗、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绿道经济、公园经济、观鸟经济、森林康养、生态露营等新业态,培养家庭园艺经济,打造美丽经济发展的新场景、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全民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花园城市治理新格局。市园林绿化局积极融合全市公园绿地及社区资源,加强与属地共建共管,丰富市民生活空间的花卉园艺元素。建立健全“百园百师”、社区园艺师等制度,大力实施自然教育进课堂、绿植园艺进家庭、景观设计进街区、生态文化进网络,推动专业力量全方位融入城市治理。建设花园居住、花园办公、花园商圈、花园学校等系列花园场景。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充分挖掘和创新推动绿色生态文化与古都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融合发展,留住乡愁记忆,赓续城市文脉。加强科普宣传引导,讲好美丽北京故事,广泛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培养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以首善标准打造行业高地,引领全球园林绿化发展新风尚。 来 源丨投资北京杂志